閱讀心得
在修華語學程之前,我對於自己的文化認同就是我是台灣人,我擁有台灣文化,我生活在台灣的社會當中。記得最初的時候我有些排斥「華人」這個詞,因為被稱為華人時,就好像我們被其他國家的人歸納在中國人的界線當中,但是修了華語課之後,我才真正明白「華人」這個詞一點都不簡單。它代表了我們自身的淵源,我們的血統來自何處,我們的文化又來自哪裡。讀完課本「華人社會與文化」第一、二章後,我對華人的概念又再提升了一個層次,因為華人不只代表台灣人與中國人,甚至也包括了海外華人,例如:馬來西亞的華人、新加坡的華人等等,華人文化不是小小群體而產生,而是大大的群體從以前到現在的體現。
但是中華民族呢?民族的概念好像又將我們的區隔模糊化,究竟是中華民國、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或是漢人民族?那中華民族可以運用在馬來西亞華人身上嗎?我認為這是不行的,因為民族就好像我們是處於同一國而非將我們劃分在同一個文化,讀了「超越中華民族的觀念」之後,中華文明就因而浮現在我腦海中,文明的定義比文化更加明確,以文化當作基礎上華人希望能夠進步而演變成了文明,從最早之前的一個群體,到了現在華人分佈在全球各地,儘管我們藉由國家來區分所屬地不同,但不變的是我們都是從中華文明出身的人。
雖然詞類上都會有模糊搞不清楚的時候,但是我想我現在因身為華人而驕傲,會因為是華人而感到榮幸,因為那代表著我們的文明生生不息,經過幾千、幾萬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流傳至現在,因為我們對於華人文明、文化的認同並加以傳承,我們華人間才會有今日如此堅固的連結。
資料來源:超越「中華民族」的觀念 https://opinion.udn.com/opinion/story/6777/642006
隨堂筆記
個人想法:
1. 對「中華/華人社會與文化」的印象/想像 - 印象中我們都受儒家影響,我們對「禮」、「謙」、「孝」等字的概念非常重視,這部分在學校教育中可以非常明顯的感受到。而我的想像是華人社會是感性的社會,我們對親情、友情、愛情的重視度相當高。
2. 對「台灣社會與文化」的印象/想像 - 台灣就是非常民主化的社會,在這片土地上,我們不用害怕自己的權益被埋沒,只要肯站起來說,就會被看見。而我想像中的台灣社會與文化是非常有人情味的,大家都很親切,也都樂意幫助人,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。
3. 「社會與文化」定義 - 對我而言,社會就是好幾群人組成一個大群體,人們就在這大群體下的制度生活著,也以文化為基底,為大家帶出生活觀念的共同點。
4. 「華人」定義 - 華人的血緣來自同一代的人們,再藉由日積月累的文化進步傳承,變成現在擁有自身文化的華人。
分組討論:
1. 我們自身的文化認同有哪些是從中華文化而來?如何形構?
例如:節慶、拜拜文化、長幼有序等等,我們認為是由祖先那一輩的想像演變到習俗所形構而成。
2. 為何我們自稱台灣人,不稱中華民國人?
因政治與地理因素,所以我們自稱台灣人。
3. 我是否認同台灣(中華民國)屬於「華人」範疇?
是的,我們認同。因為我們擁有華人文化以及受華人社會影響。
4. 我是台灣人,我認同台灣是我的家,但我真的認識台灣嗎?
台灣有趣地名:阿公店(岡山的舊名)
由來:
據說很久以前,在這個地方是南來北往的人們經過之處,
有一個老翁在路邊搭了一個茅草屋,
賣些雜貨,並且免費的奉送茶水、提供路過的人休息,
後來此地越來越繁榮,居住的人越來越多,漸漸成為一個村落,
在那位熱心助人的老翁去世之後,大家為了懷念他,
就把這個村落取名為「阿公店」。
鄰近的縣市及河川:台南 / 這邊的地區有一條阿公店溪
地形:平原、丘陵
附近有:小崗山、是台南到高雄南來北往的中途站
節慶:羊肉節
非吃不可的知名小吃及土產:羊肉爐、蜂蜜
必訪地標:阿公店水庫
課後個人感想
經過這堂課後,突然發現自己不太會記臺灣地名...寫到最後發現自己少一個城市,竟然是彰化!!!!來自彰化的同學們我對不起你們呀!!不過因為這堂課,我才重新省思自己應該多多關心自己的家鄉、本土文化、地形等等,因為這能夠讓我和這片我最愛的土地做更深厚的連結,因為越瞭解,我也就越深愛台灣了,而在我心中台灣最棒的當然就是小吃啦~~
留言列表